老實說我算是一個很有表現慾的人。回顧我自己的生命,我總會在很多場合想說些什麼、想唱些什麼、想演些什麼……,對於一個人際孤寂的生命來說,一來想吸引注意,找到朋友同伴;二來想證明自己,也有這一方面的能力。
然而,隨著年歲的累積,這樣的慾望雖然在,可是實踐的力氣卻越來越小。是生活的煩忙?是體力的下降?還是單純的疲累與怠惰?可能都有。但是會寫這樣的一段話,就表示:我還沒忘記。
從《巨浪的起點》出版以來,對於「出版與報告」這樣的模式感到蠻喜歡的,有一種正式和社會面對面的感覺。確實也在這樣的過程裡面和不少社會上的青年相互交流,生活的觸角也變多了。在之前的幾部出版品都是「編輯」,這次我希望可以有「著作」,所以寫作成了一個想法。
只是寫些什麼?就成了一個問題:寫作並非難事,如同今天的影音創作,但是值得反覆看得「好」作品的產出,就不那麼容易了。
從《做工的人》的啟發,自己想了幾個可以執行的寫作題材,這也是這篇備忘的目的。
許文雄(許達然)老師的散文給我很重要的啟發,而父親從映真先生以降的寫作也影響我自己書寫的思維:我認為寫作要有思想深度,也要有社會現實的反應,另外要呈現的出寫作者的「特色」。
從此出發,我想了幾個題目:
一、逝者日曆
Jane在東海很要好的一位資源教室/學生諮商中心的師長,在每年生日的時候都會寫一篇「遺書」;烏拉圭作家加萊雅諾的作品《歲月的孩子》以每一天(366天)為標題,寫了數篇的小故事。
這兩件事給了我一個啟發:在歷史學「列傳」的傳統與近代「歷史上的今天」結合下,能不能有一個以「逝世日」題材的短傳記寫作?
這樣的寫作不是偉人紀念,但我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形式,如同Jane這位老師一樣,讓人知道生命的意義,以及一個人對於歷史的影響。
這個題目日前在Facebook上寫過幾次練習。學者、政治人物、作家、演歌星(像是鳳飛飛,這個我寫的還蠻滿意的),如果參照加萊亞諾就是要寫365個人,不算小數目。
這樣的選題會讓我想到「史漢比較」。太史公的紀錄包含了「引車賣漿者流」,但是在班家的工作後,正史成了「帝王將相的譜碟家世」。小人物的寫作則是在近代,也有受到年鑑學派的影響,成為較為新潮的書寫。
什麼樣的人應該被記住,反映了寫作者的立場,也反映了寫作者對於社會結構的觀點。這也是我想訓練我自己的地方。
二、流經城市
這個題目來自親友團體「鹿港囝仔」的幾次工作報告。這群從事地方工作的有志青年第一個工作就是針對鹿港溪/福祿溪的淨溪環境工作。後來也有其他的鹿港青年針對鎮公所在淨溪、環境工作上發表過評論。這個經驗也讓我發現:台灣作為一個被河川切割的小島,不是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它也是一個環境的現實,「水道」其實在台灣社會是很普遍的一種人為建設(不論公、私),早期作為排水、排汙,產生如「臭水溝」這樣的負面形象,現在也因為環境意識的抬頭,不少政府單位都開始著手整治行政區內的水道、溪流。
這個題目就是針對各種大小水道來寫的。目前寫了埔心老家附近的「石門大圳休閒廊道」,還有「台南運河」,未來行經各處有發現合適的水道都可以寫。
對於水道的書寫和城市的發展歷程有關,它的整治也象徵了一個城市對自己現今環境的反省與未來的想像。可以說是台灣社會能夠好好思考的課題
目前有幾個備案:
還有留待走入其他城市的觀察
三、百物小語
這個題目的發想來自於外送員摩托車上的「手機遮陽傘」。這個東西的造型有很多,有雨傘、棒球安全帽,當然也有最單純的方形遮罩。上過考古學之後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究竟是「事催生了物」?還是「有了物才有這件事」?這個小東西給了我這個疑問的起點。
選題的方向就不單只是對於物件的書寫。如同大英博物館出的《百物看世界》(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每個遺物都象徵了一個時代的特色,這個寫作的目標也是這樣。
這個手機遮罩書寫目標大體來說,這個因為外送員長時間待在戶外,又需要避免電話因為台灣高溫曝曬的關係而產生的週邊小東西。反映了「外送與社會結構、生活/產型態的改變」。
第二個有想到的是「悠遊卡」。尤其很多的票券、電子支付都和這個一開始只能拿來做捷運的月票連結到了一起。尤其「波多野結衣事件」也反映了這個東西的普遍性和多功能性。
其他還有很多需要去挖掘和注意的地方,如果就字面來說,那就是100個小東西。這是一個於無疑處有疑的題目,需要很強的創意性來支撐。
以上,留下一個痕跡給未來的自己。
這個題目來自親友團體「鹿港囝仔」的幾次工作報告。這群從事地方工作的有志青年第一個工作就是針對鹿港溪/福祿溪的淨溪環境工作。後來也有其他的鹿港青年針對鎮公所在淨溪、環境工作上發表過評論。這個經驗也讓我發現:台灣作為一個被河川切割的小島,不是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它也是一個環境的現實,「水道」其實在台灣社會是很普遍的一種人為建設(不論公、私),早期作為排水、排汙,產生如「臭水溝」這樣的負面形象,現在也因為環境意識的抬頭,不少政府單位都開始著手整治行政區內的水道、溪流。
這個題目就是針對各種大小水道來寫的。目前寫了埔心老家附近的「石門大圳休閒廊道」,還有「台南運河」,未來行經各處有發現合適的水道都可以寫。
對於水道的書寫和城市的發展歷程有關,它的整治也象徵了一個城市對自己現今環境的反省與未來的想像。可以說是台灣社會能夠好好思考的課題
目前有幾個備案:
- 桃園中壢老街溪
- 台南市竹溪
- 高雄愛河
- 台中柳川
- 宜蘭冬山河
還有留待走入其他城市的觀察
三、百物小語
這個題目的發想來自於外送員摩托車上的「手機遮陽傘」。這個東西的造型有很多,有雨傘、棒球安全帽,當然也有最單純的方形遮罩。上過考古學之後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究竟是「事催生了物」?還是「有了物才有這件事」?這個小東西給了我這個疑問的起點。
選題的方向就不單只是對於物件的書寫。如同大英博物館出的《百物看世界》(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每個遺物都象徵了一個時代的特色,這個寫作的目標也是這樣。
這個手機遮罩書寫目標大體來說,這個因為外送員長時間待在戶外,又需要避免電話因為台灣高溫曝曬的關係而產生的週邊小東西。反映了「外送與社會結構、生活/產型態的改變」。
第二個有想到的是「悠遊卡」。尤其很多的票券、電子支付都和這個一開始只能拿來做捷運的月票連結到了一起。尤其「波多野結衣事件」也反映了這個東西的普遍性和多功能性。
其他還有很多需要去挖掘和注意的地方,如果就字面來說,那就是100個小東西。這是一個於無疑處有疑的題目,需要很強的創意性來支撐。
以上,留下一個痕跡給未來的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