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是關於向日葵運動的心得,關於運動中的資訊傳播。而且因為這樣我還申請了一個實況的帳號...(但是很少用...等到電腦和網路穩當些就要常常開台來傳播了~)
但有點可惜的是沒有寫的很全,要擇日來補充加強了
============================================================
KAI看服貿!其之三:資訊站與資訊戰
以「反黑箱;退服貿」為集結與訴求主題的「太陽花學運」,自3/18日攻佔立院、3/23攻佔政院兩「戰」以來,又於3/30日集結五十萬人於凱達格蘭大道。聲勢浩大、時間持久,在台灣的社會運動發展以來,可以說相當少見。許多人說,1980後的青年,沒有抗壓性、不知進取,顯然,在這場運動之中,對這樣的批評,有了成功的駁斥。
許多老社運前輩對青年的衝撞無不讚許,卻在台灣這樣已僵化、頑固的公務體系與社會環境,對於青年此次的行動,會有什麼良善的結果?表示懷疑與悲觀。不可否認的,台灣社會在某些「活力」上,是不同於當時「回歸現實的一代」。在這樣變動多端的「液態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是相陌生、疏遠,以至於對於公共事務也相對的冷淡,甚至可說可有可無。也因此,有些評論認為:這次「反黑箱;退服貿」運動的起點,其實也暴露了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勇於私鬥;怯於公戰」的現象。
但今天「太陽花學運」持續長達兩週,甚至在台灣引起相當的旋風,實也利用了一像現代社會的特色,來扭轉這個相對冷漠的社會。
一、「實況:占領立法院!」
許多facebook使用者在這兩週應該有相當深刻的感受,身邊的親友突然好像都成為政治狂熱的份子,不斷的轉發各種關於「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論述,不管是支持亦或反對,戲謔嘲諷或是正經討論,一時之間,好像也從來沒這麼一次,台灣的年輕一代集中了大量的精力,只為了去討論「一件議題」。但這些也只是網路世界的某個常態現象。最值得要說的,是在3/18日當日,學子攻佔立法院時,透過網路與平板電腦,架起了攝影機,透過網路以及「串流媒體」,也就是「實況軟體」,不透過營利的傳播平台,將立法院的現場直接放送。其中「串流媒體」在這一方面的利用,相對與過往需要投書媒體方可進行轉播,在現代社會是一個很巨大的突破。
當資訊的傳播已經不被掌握在某些特定的平台時,其實對於一個訊息的擴散有相當的幫助。近來在運動的過程中,透過民間自發性的攝錄影、剪輯,間接的減少的資訊被屏蔽的危險。雖然斷章取義的問題還是存在,但是相對於上一個世代,這已是相當巨大的突破。
二、資訊/秩序繽紛的時代
而在資訊唾手可得、快速交流的同時,也有助於群眾對於運動的認識。一如這位網民所說的:1980後的世代,因為長期的使用電子通訊,在論辯與資訊收集的技巧上比起上一個世代有相當的成熟度。而這點對於運動的進行也有一定的幫助。在每日諸親友分享的眾多facebook訊息中,正因為正反雙方資訊的激盪與交流,才能更清楚運動路線的目標,或是運動之中需要修正的地方。雖然不可否認的,這次的「太陽花學運」,有其失控與失焦的地方,但這樣廣泛而密切的訊息交流,卻給台灣社會開啟了另一個參與公共事務的方式,更有甚者,成為動員群眾的最主要力量,而「萬人響應,一人到場」的窘迫現象,也越來越少見。
這就是資訊時代的台灣,雖然我們還是很依賴螢幕給我們的保護,依賴快速的懶人包、動新聞所帶來的訊息,但是也因為這些懶人包、動新聞,台灣社會才能夠對於深刻的社會議題,有一定機會的初步接觸,對於問題,也有思考與對話的起點。這是個雙面刃,在今天倚重網路的世代,我們每個人都要審慎的思考如何運用這樣的工具,才能夠「利大於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