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我現在的身分還有我在Facebook上親友的情況來說,再寫這個主題似乎已經不合時宜,也無所用處了。但是當我想到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心裡面其實非常的驚訝,也相當的激動。
熟知我知識形態的人都知道,我對於「方法論」這個內容其實一直都有很大的興趣。尤其過去在歷史系擔任教學助理,接觸同學生活的同時,也接觸了一些課業上的疑難雜症。要說最多的,應該就是對於學術研究法的迷惘和茫然。當自己也在研究所就讀時,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怎麼完成一個寫作主題?怎麼操作怎麼深化?這些,在求學時期,其實一直都沒有好好的去認識,也沒有好好的思考過。
最近因為無業的關係,有比較多空閒的時間可以操作一些以往沒有機會去嘗試的事情,其中之一自然是「一起吃”飯”吧」這個小專欄,讓我在烹調的過程中,一來間接實踐了自己以往的夢想,二來也和親友們分享烹調的心得,豐富自己,也豐富他人的生活。
不過今天在自己煮完晚飯之後,突然一個很強烈的連貫在腦海裡出現:煮好一到菜的過程,似乎和完成一個學術命題是一樣的邏輯!而且越想越有道理,甚至想要這麼寫下來做為備忘之用。
烹調和學術研究其實有點相像。而相像的點包含四個,也就是對象、主題、材料,以及流程。而以下為確保行文的一貫性,我基本上會以「烹調」為主題來說明這四個步驟的內容。中間再穿插書寫的異同性。
確定對象-寫給誰看,煮給誰吃:
「對象」的確立其實是很早以前就聽過的,只是今天我卻在這個場合上實行了。烹調之前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得先確定:你要煮給誰吃?是單純果腹?是戀人相聚,情話綿綿?是三五好友暢飲?還是十人大宴,席開數桌?是給同儕、幼兒、長輩?是身有痼疾亦或單純挑食?
因為只有當「對象」被確立之後,你的書寫和烹調才有一個基本的依歸,以身有痼疾的長輩為例:因為年長者代謝不好,所以不能煮高熱量、重口味的的菜餚,如果說長輩咀嚼能力已經降低,也不能煮太堅硬的食物,再來,是否有食物過敏,或是個人喜好,也得考量。
所以對象確立,可以先讓「首先要排除的障礙」出現,這個問題的首先浮現能夠在後續的烹調過程省略很多的麻煩。
然而我們在以往的研究方法中,其實忽略了,或是預先設定了「對象」的性質。這方面的原因來自於:學術研究報告多半以「知識圈」、「受過高等知識教育的對象」為主,也因此,在寫作格式和主題上其實已經是被預先確立的,也因此,在後面的各項操作上,也大多依照這樣的前提來運作。
但我還是認為「對象」必須被確立。在博物館學中,有「觀眾」的研究;在社會學中,亦有「群眾」的研究,所以其實「對象」並非一個必須限定的主體,而可能是多重身分的「集合體」。而確立了對象,才能進行接下來的選材。
主題選擇-寫的主題,煮的菜餚:
知道要煮給誰吃了,接下來才能進行「煮什麼」的選擇。戀人相聚,也許單純兩盤義大利麵,就著彼此的笑容,就是人間美味;三五好友,痛快暢飲之際,有兩炸物、熱炒,更添熱絡氣氛;家庭餐食,清炒蔬菜、蘿蔔湯、菜脯蛋,兼顧營養,也能為一天的辛勞紓解;若是百桌大宴,那是比得端上魚翅、龍蝦,肋排、魚頭,這些高檔的功夫菜,方能賓主盡歡。當然,煮的內容要決定,數量也有關係。三五好友小酌,或許五菜一湯、四菜一湯即可;百桌大宴,吃食時間較長,八菜二湯、十菜二湯,還要附帶水果點心。主題的內容是烹調者能力的考量,最好烹調的菜餚是在能力所及之內,否則累垮了廚師,顧客也吃得愁眉苦臉。而且這種兩敗俱傷的畫面似乎常常出現,在書寫和烹調的過程,這方面的規劃,只能說需要時間和經驗,才能有好的結果了…(怎麼覺得這段好像廢話…)
挑選材料-研究基礎,烹調素材:
決定好要煮什麼之後,接著就是要買菜了。但要說買菜也是有很大的學問。這方面到可以用幾個內容來說明:
一、好的素材:
由於家母的購買習慣,我個人比較常去採買食材的商家大概有三類。第一個是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第二是福智文教基金會的「里仁有機商店」,最後一個是位在寒舍附近的一間有機食品店。當然必要的話,我也會到普遍的超市、大賣場購買肉品、蔬果。但是日後受家母影響,真心覺得這些有機商店的蔬果、肉品,比起一般賣場販售的還要好吃(真心不騙!)好的食材能讓原來的料理增色不少,尤其在現在對於食品安全敏感的時刻,挑選好的食材,也是對自己飲食健康的確保。
由於家母的購買習慣,我個人比較常去採買食材的商家大概有三類。第一個是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第二是福智文教基金會的「里仁有機商店」,最後一個是位在寒舍附近的一間有機食品店。當然必要的話,我也會到普遍的超市、大賣場購買肉品、蔬果。但是日後受家母影響,真心覺得這些有機商店的蔬果、肉品,比起一般賣場販售的還要好吃(真心不騙!)好的食材能讓原來的料理增色不少,尤其在現在對於食品安全敏感的時刻,挑選好的食材,也是對自己飲食健康的確保。
二、加工食品:
這邊要說到加工食品包含「燒肉」、「冷凍食品」、「調理包」這些。嚴格來說加工食品不全然是壞事,如果是單純的家庭大型聚會,只有一兩人在廚房,這個時候加工食品的快速烹調和即食性,能夠給烹調者提供餐點之間的緩衝,也能讓賓客不需要有太多的等待時間。
但是加工食品不能成為烹調的主軸,否則就失去了宴客的最初目的。一如研究中的過程一樣:端上自己的研究,就是要給學界的各位先進看看你的學思成果,若只是一味的抄書、裁減,我想,那每一個出版社,最基礎位階的編輯、校對,都辦得到。那,我想學術和烹調的品質,也會因為這樣而下降的。
製作流程-研究方法,烹調工序:
工序的部分包含三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前面三個步驟個規劃,到最後進行烹調,這個流程需要怎麼進行。第二個部分就是單項菜餚的製作過程,從備料、起油鍋、拌炒,最後盛盤,而這些算是基本。而第三個部分就要談到大型宴席,這方面我個人因為也還沒有大型宴客的經驗,到只能從吃喜酒、辦桌的記憶去搜尋。大概就是出菜的順序問題,從冷盤、海鮮羹、糯米、蔬菜…等等的一路推演下來。這個順序和菜餚的特性有關,但這方面我還沒有詳細的認識,就只能在這邊先提出來做為備忘了。
大體來說大概如此,希望日後在學術操作和菜餚的烹調上,可以更加的順手而快速了。
這邊要說到加工食品包含「燒肉」、「冷凍食品」、「調理包」這些。嚴格來說加工食品不全然是壞事,如果是單純的家庭大型聚會,只有一兩人在廚房,這個時候加工食品的快速烹調和即食性,能夠給烹調者提供餐點之間的緩衝,也能讓賓客不需要有太多的等待時間。
但是加工食品不能成為烹調的主軸,否則就失去了宴客的最初目的。一如研究中的過程一樣:端上自己的研究,就是要給學界的各位先進看看你的學思成果,若只是一味的抄書、裁減,我想,那每一個出版社,最基礎位階的編輯、校對,都辦得到。那,我想學術和烹調的品質,也會因為這樣而下降的。
製作流程-研究方法,烹調工序:
工序的部分包含三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前面三個步驟個規劃,到最後進行烹調,這個流程需要怎麼進行。第二個部分就是單項菜餚的製作過程,從備料、起油鍋、拌炒,最後盛盤,而這些算是基本。而第三個部分就要談到大型宴席,這方面我個人因為也還沒有大型宴客的經驗,到只能從吃喜酒、辦桌的記憶去搜尋。大概就是出菜的順序問題,從冷盤、海鮮羹、糯米、蔬菜…等等的一路推演下來。這個順序和菜餚的特性有關,但這方面我還沒有詳細的認識,就只能在這邊先提出來做為備忘了。
大體來說大概如此,希望日後在學術操作和菜餚的烹調上,可以更加的順手而快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