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習作]過河卒子-逆境棋蹟觀影回應

觀影時間:2018/01/13 AM10:50

觀影地點:台中SOGO華威影城

===============================================

X前言與簡介X

我自己本身對於「對弈型」的遊戲還蠻有興趣的。近年頗有盛名的紙牌遊戲「爐石戰紀」、「魔法風雲會」,算是我接觸蠻長期的兩個遊戲。

不過,在所謂對弈型遊戲之中,最複雜,或者說是更為精密的,應該是「棋」累了。印象中,過去報刊上的體育版,還會有當季的棋譜分析-象棋、西洋棋、圍棋均有。我自己也蠻喜歡下棋這項活動,但不知道是自己思考方式太單線,我是怎麼下怎麼輸的那一種,不過一旁觀棋,看著兩方攻城掠地,也是一種不同的樂趣。

「棋」的變化與布陣型態,也常被借做各種的比喻,杜甫的秋興八首就有「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這個政治中心,在中國史的推進上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的紛紛擾擾;人生也是某一種的棋局,業師也曾告訴過我適之先生的一句話:「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逆境棋蹟」則是以二戰期間一位西洋棋士的生命為主軸的電影作品。故事改編自西班牙作家Julio Castedo的同名小說《El jugador de ajedrez》(即「棋士」),電影的宣傳說這是一部暢銷小說,然而我在台中可以看到的場次卻不多,這個「棋路」是否有些誤差,就得請教引介片商了。故事從西班牙天才棋士迪亞哥‧帕迪拉在1934年獲得冠軍的一幕開始。迪亞哥以青年挑戰者之姿挑戰上屆冠軍,並且一戰成名。在棋賽之後認識了法國女記者瑪麗安,兩人相識,進而相戀、相婚,並產下一女。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迪亞哥的摯友哈維爾甚至放下記者身分,投身反抗佛朗哥政權,卻在之後遭到政府當局突襲殺害。

佛朗哥政權的國內風氣讓瑪麗安不太習慣,因此舉家回到法國定居,卻在維希政權(Régime de Vichy)的環境下,遭指控間諜罪名,身陷囹圄。慶幸的是,管理監獄的納粹軍官正好對下棋有興趣,直到納粹垮台的四年期間,迪亞哥藉著棋藝,在戰爭之下得以存活,直到與家人重逢……

X個人觀點X

會去看這部戲其實是衝著電影簡介裡「西班牙內戰」一詞去看的,而戰爭的時間軸與政治問題也是這部戲不斷強調的一點。不過實際看完之後覺得沒有我預期所想,有很深刻或是很精湛的操作。雖然從瑪麗安第一個問迪亞哥對佛朗哥政權的觀點,到後期因為政治因素搬返法國,長槍黨軍官想藉代表西班牙出征棋賽為名拉攏他入黨,哈維爾在戰間投身反抗運動,都是實際的政治事件,與我而言,比較像是強調時代特性的用途,而非真的要討論什麼特殊的意涵。不斷提醒的時間軸到是我覺得比較可以去討論的地方。時間的推移有某種強調,或者背書的功能。這和我看的另兩部二戰片《敦克爾克大行動》、《最黑暗的時刻》都有類似的操作。

不過另外一個比較好的操作應該是「棋」的使用。寫這篇心得的時候,我不時會想到這部戲的第一個鏡頭:白士兵的第一步棋。某方面來說,作為主角的迪亞哥與瑪麗安,都是「大時代下的棋子」任人擺布,但也都是「大時代下的棋手」,透過犧牲與迴旋來達到目的。黑白方格上的殺戮是無情的,人與人的對弈可以是和平的,下棋不只是輸贏,還有交誼與情面,迪亞哥兩次與軍官的和局,是我認為他對嚴酷環境最軟性的抗爭與妥協,也是這部戲讓我佩服的兩個場面。

然而整體而言,這部戲還是沒有讓我特別的滿意(至少到「強力推薦他人觀影」這樣的程度),我不確定是因為電影語言沒有讓我很驚豔,還是我自己認為的政治性強度不夠,抑或者是我自己真的不會下棋,看不懂整個棋局的奧妙性。但我想,這部戲的結束或許也提醒了一個觀點:和局,也是棋賽的一個選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