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習作]英雄的畫像-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觀影回應(草稿)


觀影時間:2017/09/18
觀影地點:台中
=========================================

X應該要寫在前面的幾句話X

這篇心得其實早應該寫的。但是一直沒寫,也可以說是拖著沒寫。
沒寫的原因其實也沒什的,單純的沒有靈感。但這不代表這部戲不吸引我:恰恰相反的是,這部戲真正的有感動到我,而且讓我聯想到父執輩們的一些生命經驗。
算是經過了一段時間,加上又看了幾部可以說是相關的作品,或許在這個時候,應該來整理整理。

X歷史的傷口X

1953年,韓戰結束之後,兩韓分裂之下,北韓由共產黨統治,南韓則經歷了長達39年的軍事獨裁統治。1979年,在韓國第三任(第五至第九屆)總統朴正熙遭到暗殺身亡,接續上台的陸軍中將全斗煥繼任總統,實施全國戒嚴,引發韓國人民不滿,1980年5月18日起,南韓南部的「光州」地區,民眾發起政府抗議要求民主的反對運動,運動激烈甚至引起軍民衝突,中央政府更下令「實彈鎮壓」,造成人員死傷,政府並實行資訊封鎖,消息一度無法外傳。

這是韓國歷史上很重大的一次事件,也是僅幾年我所知道的韓國近代歷史劇,很主要的一個題材。

X英雄的模樣X

我自己在看這部戲的時候不自覺地都會聯想到之前看過的,宋康昊的另一部電影《正義辯護人》,這部也是以韓國民主化運動為題,甚至帶有前總統盧武鉉半傳記式的電影。

會有這麼直接的聯想基於兩個原因:第一是人物的塑造,計程車司機金萬爕(家屬後來出面說明姓名應為金士福),和律師宋佑碩(盧武鉉總統形象),雖然社經地位有所不同,反映出來的性格卻有點相似-我總結一個簡單的形容詞是「平凡」。

舉例來說,宋佑碩雖然是賺了大錢的稅務律師,但是他的生活卻相當的單純:每天中午只吃同一家小餐館的豬肉湯飯、下了班喜歡看綜藝節目、賺了錢,想給家人好房子住、有點閒暇時間,還會想要怎麼樣報效國家……;金萬爕的生活雖然清苦,但是他可以因為「人格」而不收他人給得車資、有人請客也不會特別要佔人便宜(當然偶爾還會貪點小便宜),歷劫歸來之後想到的也是給女兒買個好看的禮物……。當然第二個就是兩人在面對壓迫之前的事不關己,到面對壓迫之後的全力以赴,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認為這些畫面反射的是一種對於「英雄」的側寫,還有他們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選擇向前走的勇氣與力量。兩片在開頭的輕鬆、尋常,到最後面對軍權的緊張感,也是我不斷會將兩者共同聯想的一點。

這裡面最令我動容的畫面是電影尾聲金萬爕返回光州和記者辛茲彼得(Jürgen Hinzpeter)碰頭,在充滿著哀號與哭喊的醫院中,金萬爕把掉落地上的錄影機交給癱軟在地上的辛茲彼得,告訴他:「你要把在植拍下來,要把這裡的一切都拍下來…」在這之前,金司機是相當懼怕那個恐怖的氣氛的,可是在這一刻,我看到了真正的力量,以及對於良心、正義最溫暖的扶持。

X留下歷史的鏡頭X

我在看這部戲的時候一直還會聯想到一件事,就是1986年成立的獨立媒體「綠色小組」。在當時資訊流通不易,國家威權籠罩台灣的時候,他們也是透過簡易錄影,把八零年代台灣地區各個角落的農、工、環、學、政、原、婦運的現場記錄了下來,加上最克難的剪輯設備,剪輯成錄影帶,販售到台灣的各個角落。這些爭鬥的現場,當然都不是那麼的安全。但是我想,應該也有一群默默的人,也有一群「計程車司機」,幫助他們在這些風風雨雨之後,讓更多的人知道那個拚搏的現場。

這裡面其實有牽涉到一個所謂職業道德的問題:有人曾對於這些記者這些抗爭、戰火、悲傷的現場提問,你是該專心的按快門,還是要出手對受壓迫者相救?如同劇中記者彼得癱坐在醫院的畫面,這麼傷痛的時刻怎麼忍心再拍下去?,但環運界的前輩粘錫麟先生曾說過:「……把攝影機丟著,壞了沒關係,但是歷史的鏡頭就沒了!」這嚴格來說沒有標準答案,或許也是非從是這樣工作的我們,難以想像的一點吧。

X結語X

在這篇心得我沒有特別說什麼「追求民主刻不容緩」、「勿忘歷史教訓」這類的話語,事實上在這部戲的一篇概要影片下,有很多中國的網友一片的高呼「勿忘六四」。這當然也沒有錯,但是回應到今天,如果歷史作為一個有「效用」的東西,在看過影片之後,除了推薦他人一同來觀影之外,我們要選擇自己成為那個勇揭真相的記者,還是不畏風雨在旁協助的計程車司機,或許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