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2012/11/06--2012/11/09 日記總集

和SUE在一起已經過了一個月了,這幾天剛好經過那一個月
有一個比較沉重的,是SUE的高中同學在11/08那天過世了
淋巴癌,對於年輕人來說相當兇狠的病症
當然還有一些,想說的事:
=========================================================

2102/11/06

眼皮重的莫名其妙....:
一、早上不小心賴床太久,結果再醒來時已是8:40,快速的梳洗、整裝後,還好趕上了系圖當班的時間。也是期中考將至,很多同學都來印考試相關的作業、講義,不自覺的時間又回到七年前,我們也幹過類似的事啊(遠目)。
ㄇㄚ,雖然是自己的日記,但也祝有考試的各位考試加油啦~

二、又是幫系上跑腿、做雜工的一個上午,回想我在歷史系的這七年,似乎都是做這樣的工作居多。雖然中間當過小老師,也有協助過依些相關的行政工作,不過「庶務」這一塊還是做了不少事情。這要說自己是勞工命,還是歷史系願意如此無償付出的學生愈來愈少?如果說愈來愈少人能給系上「安心的」勞動,只會讓辦事的學長姐更辛苦吧。也期待日後可以有更多的同學為系上無償的服務
當然,歷史系從來就沒有「工讀生」的制度,我們有的,是一群熱血的「義工」們。這也是歷史系的驕傲!

三、從10月中到現在,已經有不少人跑來問我關於「史學方法論」課程的相關問題,在這之前我稍微流覽了一下其它學校歷史系的網站,有些學校其實已經取消了「史學方法」作為必修課程。當然受限於師資和資源,每個學校有其設定的目標,這堂課是否還有必要存在在現今「大學部門」的課程,又是需要討論的問題了。
但是更需要問的是:這堂課有沒有真的教到學生「史學方法」?其實回想起來我的學習經歷,「史學方法」的課程上好像很少教我們「史學方法」,反觀不是「史學方法」的課程卻給了我們很堅實的「史學方法」訓練....
聽起來很拗口,可是這也是事實,所以這堂課的問題還很多,也許該反省一下

以上,快喝完豆漿我要睡了.....

================================================================

2012/11/07

今天晚上胃口怎麼有點好...?:
一、今天殺去找師父,莫名的又得幫他發考卷,不過這次有點小難度,因為考試那天我還有其他活動要辦,所以只能給他「半套服務」了。
不過又是2小時的暢談,學術生活依然無所不包,還偷偷說了別人壞話,業師今天談到某位老師,還多以「帥哥」稱之,看來此人對自己容貌如此滿意,連退休老師也感受到了。
是吧?帥哥~

二、20世紀初,各地學人紛紛組織「學會」,以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學術成果,成為近代中國學術發展中,對於知識開發的一項助力。
但是今日的大學生們,組織的社群,不是25H成就團、好康團購社群,再不然就是吃土團(?這哪招?),顯然是現在學院裡面的一種危機(?)
(我剛剛想到這段整個笑出來....)

以上,今天算是有點收穫又有點混的一天(我看每天都差不多吧...)

====================================================

2012/11/08

莫名沉痛的夜晚:
一、預計要寫完的書評遲遲沒進度,預計星期六回暨南還書的時候順便在人家圖書館寫一寫。回房間前又到了圖書館逛逛,順便借了劉龍心老師的《學術與制度》,希望對日後的書寫有幫助。晚上洗衣服時又順道去午後,手一癢又買了《回眸學衡派》和《閱讀地圖》,會不會看...我想,就先買著吧。
我需要找回閱讀的熱情

二、今天去詢問唐老師考試相關事宜,也順便問了學術寫作相關的問題,重新理解了西方學術治學的方法,收穫頗多,但這一個夜晚似乎不適合談這樣的心得,因為我有更大的疑惑想說說。

三、19世紀末,中國開始設立「新式學堂」,大量設立以德國、日本學校為模型的各種洋學堂,並且對於傳統經、史、子、集的學問進行細緻化的分科,以進入近代化的學術領域。因為沒有專才專門的學問,讓中國與西方文化產生很大的差距。
可是時至今日,各個學門、學校都強調「跨領域」、「通識學習」,是否是對這樣的知識細緻化提出某種「反對」?

一點心得,以上。

==========================================================

2012/11/09

我有點擔心我自己的身體了...:
一、早上莫名的賴床賴到9:11,正睡眼惺忪的看著facebook,來了一通家裡的電話,說市公所寄了一張徵召令,要問問看緩徵的問題。當下立馬就殺到了學校,直奔學務處辦了在學證明。不然根據這樣的規定,我兩周後就要入伍了...
ㄇㄚ...我不知道當兵的好壞,但總是不要這麼突如其來吧。

二、由於今天睡得比較晚,所以撐著沒有睡午覺,有看點書、寫點字,也算沒對不起自己了。
但今天看到了一段,關於民初設立「學術獎勵」與「學術評議」制度的論述:過往讀書人「學而優則仕」,書念得好的人就能透過科考來進入政治圈。或是謀得工作。到了民初設立新式學堂之後,許多學生還是抱持著這樣的觀念,因此,「法政」相關學門、學校,總有許多的人要去就讀....
也是時至今日,我們的高中、甚至是今天的高等教育,好像對於「念書」這回事,都是要求學生可以在日後在職場上謀得工作,甚至是「好的工作」
可是也是在同一時期,梁任公就對這樣的現像提出質疑,要是大家念書都是為了賺錢,那純粹的教育和知識發展要怎麼辦?
我看近代學術史的書寫,一直都覺得:怎麼已經過了100年,我們似乎沒有任何的進步?

三、晚上沒吃很多,剛才從外頭回來,肚子餓的受不了。本來又想買個什麼炸食吃吃的,但是隨即想想:我這個星期吃了太多的炸食了,不能再吃這樣的東西了。可是真的很餓,而且騎回房間的路上都是鹽酥雞和永和豆漿的味道....
後來我忍住了,直接衝回房間,熱了豆漿、泡了慈濟香積飯,吃了一個不那麼「垃圾」的消夜。我想,為了身體著想,這樣的飲食控制,是必要的,也是不能妥協的。(雖然說不準我哪天又嘴癢跑去買炸魷魚...)
不過12點以後睡這一點到是真的需要改進....

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