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這些二三年級寫的閱讀心得真的是中二到我自己都覺得很羞愧啊.......)
(以前哪來的恥力寫這種東西...無名真的是一個害人不淺的程式.....)
《流浪者之歌》
(德)赫曼‧赫塞著 胡洲賢譯 小知堂文化出版,2000
這本書不是JOKER最近看的,這是JOKER很久很久以前看的(大概也是一年多前吧)。當然,推薦我看這本書的,是博學多聞、喜好閱讀的JOKER爸。JOKER第一次知道這本書,其實不是看到這本書,而是聽著JOKER爸的午後閒談,說故事的時間知道的。那個時候就對這本書有一點興趣了,也想好好的把他從頭看到尾。
有一天,JOKER查了學校的圖書目錄,發現就在後面的哲學系圖書室就有這本書,當天我也借來看了一看。
書很薄,花了一兩個小時,我總算弄懂裡面完全的內容了。
=============================悟道============================
《流浪者之歌》這本書的主角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人:佛教的起源人物,釋迦牟尼。不過這個名字是他成道之後後人取的,成佛之前的佛祖,有個俗家名字:悉達多‧高達瑪(所以這本書又有另一個名字:《悉達多成道記》)
佛組成道的故事,略懂佛教的人都知道,從他不平凡的出生開始,到他成長之後,對於生、老、病、死的疑問,在悉達多心裡種下了一個疑問:人為什麼要活著?
赫曼‧赫塞安排了一個朋友和悉達多對話,他告訴悉達多:也許虔誠的相信著真理(書裡面安排的就是佛教的信仰),對於這些問題,自然就不會疑問,也不會有所懼怕了。
可是悉達多還是有疑問,那怎麼樣可以最接近真理呢?於是就開啟了他求道的第一步,也就是人們所知的苦修:日食一芥子以度日。但是還沒得到真理的意義,悉達多已經把自己餓的營養不良了,還好,路過的牧羊女及時給了他一碗羊奶,才讓悉達多恢復了生氣。
一般的佛書到這邊就停了,後面就是佛祖怎麼悟道,然後在菩提樹下傳法修行,建立大智慧,大功德的過程。不過赫曼‧赫塞在這邊,卻留了一個很棒的轉折點……
苦修過後的悉達多,又有了疑問:我在苦修的過程中沒有得到真理的價值,那在什麼場合可以得到真理的價值?於是悉達多重回是極,找到了一戶商人的家,在那裡學習金錢的交易與計算,還找到了一個妓女,學習「愛情的遊戲」(就是做什麼愛什麼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悉達多學會了怎麼賺錢,怎麼和女人嘻鬧,怎麼賭博,怎麼喝酒。就這麼把自己放縱在一個聲色犬馬的世界裡。
這樣的日子過了很久,有一天,悉達多從宿醉之中醒了過來,太陽好像才剛剛出來而已,四周都是昏睡不醒的酒客和酒女,還有一地的杯盤狼藉。他走出門外,黎明的陽光灑在大街上,有人清早起來掃街,有人為了今天的市集在擺攤準備,還有小孩子在街上嘻嘻哈哈的打鬧。
在這一刻,悉達多終於知道真理真正的意義在哪裡了,也是在哪一刻,他真正的悟道了。
後來這一個精神狀態有一個專有名詞:如來。
=============================感想============================
這後面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JOKER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人可以找出來看看。開頭的出版資料是比較新的版本,JOKER看的是比較舊的志文出版社的版本,有閱讀的人也可以比較這兩者之間的不同。
再來要談談的是這本書的開頭。JOKER是借用JOKER爸最景仰的一位小說家陳映真先生的一篇小說:〈第一件差事〉裡面的一段話作的標題,因為我覺得這句話跟《流浪者之歌》的意義很相似,算是不謀而合,所以用了上來。
佛祖成道的故事很小我就聽過了,不過我覺得,赫曼‧赫塞在這部作品的書寫上有更進一步的功力,雖然題材是如來佛的修行,但是真正說起來,這算是另一篇獨立的故事。除了成功融合東方世界,還加入了西方哲學辨證法:「正反合」的概念,很成功了描繪了一個人在追求價值之中,帶有些執著,可是又有些迷惘的心理,無怪乎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會頒獎給他。是一篇很成功的寫作。
有的時候JOKER也會去想,人們活著,汲汲營營,是為了什麼?我們吃飯、讀書、工作,又是為了什麼?每天都有讓人煩心的事情要去想,又是為了什麼?
也許,「如來」的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學習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