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7893134.shtml
http://news.e2.com.tw/qnews/2013/05/10-10827.htm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05100025-1.aspx
個人對於這個事件還有網路訊息做了一點回應,回應如下:
====================================
台灣漁民死遇「菲」命事件,一個「態度」上的理解:
老實說以我的水平來談這個問題可能不太適合,畢竟我非國際關係專業,也非政治理論強項。一個在歷史系混了七年的人,需要說的其實是一個「態度」的建構。
誠然,洪家父親的凶死是令我們不捨,如果今天我是受害家屬,我也會希望殺人償命。不過在這個幾乎是沒救了的政府,寄以厚望似乎不是個好辦法,而終日在網路上冷嘲熱諷,我想也無濟於事,既然是如此,身在週邊的我們,也只有冷眼看看馬政府的危機應變能力了。
那有人會問:綱塏,你說冷眼看看就好,那是要我們對洪家不聞不問嗎?就這麼讓菲律賓的「海盜」逍遙法外嗎?
當然不是這樣,在這邊就要說明我說的「態度」。
我所謂的態度,是指對於這件事情的「理解」以及「應對」方式。話說在寫這篇文章的今天,我到傅斯年圖書館看到了三份報紙:中時、聯合、China Post。三份報都以死遇「菲」命作為頭版新聞,我想第一個態度,就是多重文獻的比對,確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包含武裝船如何擊殺,海巡署在訊息的接收與處理過程,台菲兩方的斡旋...等),還有日後發展。當然,中間會看到一些令人無奈、氣憤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我們需要清楚的理解整件事的過程。
第二個是「應對」,除了給予小琉球洪家一些基本的慰問與補償外,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應該怎麼去面對這件事情?其實網路上已經有很不錯的範例,有網友指出,台灣民間(或可專指網路空間)上一片「興戰」之說,嚴格而言是下下之策,因為戰爭作為兩國外交的最後手段,有其神聖性,也有其危險性,不能這麼輕率的行動。而冷嘲熱諷馬政府之餘,我們也應該去提出一些實質建設性的意見,不管是外交使臣應對、經濟制裁、武裝威嚇...等等,當然這些意見中央不見得會看到(也許也不可能看到),但是我們社會要保有這樣「清楚」的意識,否則只是流於叢林法則,以暴制暴的蠻荒思維爾爾。
==========
新聞說,台灣每年都會有3000多個博士生畢業
那我希望我們的社會可以越來越聰明點。
最起碼,可以期待很久以後台灣的國家元首,是個知道怎麼治國、平天下的人。
最後在這個哀戚的五月給予小琉球洪家一個短短的默哀
.......
.....
...
..
(不過不要數出聲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