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日記之外---中韓大戰之後

許久沒有更新的習作,在看完最近的職棒經典賽後,台灣輸給韓國隊的慘狀,再次激起了全島對於韓國的憤慨之情

這是對於這些憤慨的一點回應:
======================================
兩天的棒球經典賽激起了台灣島民們亢進的情緒,以是子夜時分的我,似乎也被這激昂的氣氛感染,也有些無法入眠了。想想,作為一個歷史系的學生,在一片悲喜交加之中,似乎也有點主題發揮議論之聲,對於這幾天的亞洲三區賽場的一點簡單的心得。

輸贏與否,其實個人沒有太在意,但認同小島的我們,看到自家的選手與勝利擦肩而過,總是覺得不忍心。不過在這兩天的比賽中,國情、國族、國民、國格等議題,所激起更大的漣漪,是我比較想去發表一點意見的。
兩天下來球賽的勝負,所產生大家對於日、韓兩國在勝負的認知以及賽場上的態度,引起激烈的討論。日本球迷藉球賽感謝台灣協助賑災的風度,和韓國球隊在台灣的「牽拖」,是大家猛烈比較的一個重點。個人就用這樣的一個重點,藉此談談兩個東西:
一、「不要臉」的韓國
從牽附許多中國歷史事件、人物、發明根源於韓國的眾多新聞;到近幾年在國際運動賽事上的「小動作」、爭端,大韓民國給亞洲似乎帶來一個「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印象,進而使許多人對於韓國產生的某些仇恨。這個「幾乎全國上下都不要臉」的國家,近年已經成了賽場上讓大家爭相唾罵的目標。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韓國在21世紀的今天,有這些「不要臉」的表現?
今晚梳洗的時候我突然想到:我這個台灣小孩對於韓國的認識,好像都是一種「劣勢」的狀態?
從韓國出現在中國史的範疇中,就是做為一連串「被征伐」的地區。劉徹、楊廣、李世民,對於韓國發動的數次戰爭,甚至建立「藩屬」(其實已經接近殖民地的概念吧),統轄這片土地。到了近代,因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又成為日本的殖民地(這次就真的是殖民地了)。韓國似乎沒什麼機會「出頭」,而且總是被壓著打、牽著走的一個。
如果有這樣的歷史情緒,加上今天,在世界經貿體系中,韓國在亞洲的龐大勢力,以及全國上下,不論在重工業、輕工業、資訊工業、文化工業…等對世界的強力輸出,似乎有這麼一點有機可尋。
我們是不是忘了,做為「漢民族」的我們,曾經是「朝鮮族」的壓迫者?

二、小島的「群情激憤」
當然,有人會說:要談歷史,那台灣四百年史也是血淚斑斑,尤其處在帝國邊緣、作為亞細亞的孤兒,無依無靠,每一個「台灣之光」,不都是要向世界證明,在東亞島鏈上,還有一顆發光的寶石嗎?
這麼說是沒錯,我也不否認我身為一個台灣人也是一個驕傲,可是我們用的「方法」是什麼?
我們對台灣之光的培育?在李安、TPA團隊、曾雅妮、王建民、郭弘志、林義傑於國際賽事(前兩者也確實是國際賽事)上獲得佳績時,台灣社會對於他們下苦功的藝術、運動、娛樂領域,有做出正面的回應嗎?在這些獎項之後,台灣社會對於藝術、運動、娛樂領域的人才培養,十年來有所進步嗎?
我們對於國際上的誤解、欺侮、猜疑,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台灣社會出現什麼樣的態度?在facebook上分享的「屏東歌神」對於小島的惡意言詞,與韓國一戰之後在馬英九的版面激烈斥責,試問,我們有比「我們所仇視的韓國人」高明嗎?

比賽還沒有結束,當然也不是今天打完台灣就再也不能出賽,只是要當亞細亞的寵兒,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但很高興的是,有更多「不同的聲音」,在一片激憤的斥罵之中,跳出來指責,提出另一面的觀點,這是一件好事,也是需要持續下去的好事。

台、韓之間其實有很多的相似。但是比較兩邊的環境下,中國共產黨還願意和台灣政府有談判、討論的空間,兩岸雖然沒有統一可是已經互通有無了很久。朝鮮共產黨卻無時無刻要武力解放南韓(當然老輩中國大哥扯後腿),相較之下,我們算是幸運不少了。

一點心得,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